我要留言收藏本网
我的位置:资讯动态/业界新闻
联系方式
通信地址:
北京市海淀区上地东路1号盈创动力大厦E座507A
邮政编码:100085
联 系 人:李老师-会员/标准/朱良漪奖、刘老师-产业研究、杨老师-ACAIC、秦老师-信息化
联系电话:
010-58851186
传 真:010-58851687
邮 箱:info@fxxh.org.cn
官方微信公众号
科技部:加强对数学、物理、化学等基础学科倾斜支持
2021/07/30来源:中国新闻网阅读:2165 次

       7月27日,国新办就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强大科技支撑有关情况举行发布会。会上,科技部战略规划司司长许倞表示,中共十八大以来,中国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国家战略需求,强化了基础研究顶层设计和任务系统部署。经过多年的努力,中国基础研究整体水平和国际影响力大幅提升。

       许倞说,基础研究是整个科学体系的源头,是所有技术问题的总机关,以及一系列的配套政策。近几年,国家加大基础研究的投入力度,2019年基础研究。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基础研究,2018年专门出台《关于全面加强基础科学研究的若干意见》占全社会研发投入的比例已超过6%。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国家战略需求,紧密围绕着产业发展、民生改善和国家安全等紧迫需要,强化了基础研究顶层设计和任务系统部署。经过多年的努力,中国基础研究整体水平大大提升,国际影响力也大幅提升。表现在这样几个方面:

       第一,在学科发展方面呈现了良好态势。中国成为全球高质量科技论文第二大贡献国。在材料科学、化学、工程技术、数学、物理学等12个学科,我们高水平学术论文被引次数进入世界前两位。

       第二,人才队伍不断壮大。2019年,中国基础研究人员全时当量达到39.2万人年,入选“全球高被引科学家”人数不断增长,连续两年居世界第二。我们也越来越多地看到,中国的科学家屡获国际各种重要科技奖项,比如“克利夫兰奖”“庞蒂科夫奖”等等,在量子通信、物理学等重要研究领域取得一系列重要成果。

       第三,中国的科研基地与条件平台建设取得了重要进展。中国持续推进建设了五百多家国家重点实验室,布局了十三个国家应用数学研究中心,优化调整形成20个国家科学数据中心、31个国家生物种质和实验材料资源库、98个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这些科研基础条件和基础设施建设,为国家科学研究奠定了很好的基础。磁约束核聚变、散裂中子源等一些大科学装置都投入了使用。

        第四,重大成果不断涌现。在量子信息、纳米科学、催化科学、干细胞合成生物学等前沿领域取得了一批有国际影响力的原创性成果。在电子信息、先进制造、新材料、新能源、现代农业、生命健康等关键技术领域,也就是关乎民生的重大领域,解决了一批制约产业发展的基础科学问题,为国家发展和安全提供了有力的科学支撑。

       许倞称,面向未来,中国进入新发展阶段,强化基础研究是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必然要求。下一步要更加持之以恒地加强基础研究。首先是面向世界科技前沿,努力攀登科学高峰。中国作为一个大国,要为科学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作出更大贡献。此外,要强化需求牵引和应用带动,注重凝练解决生产实践中的科学问题,引导更多的科学家开展目标导向的应用基础研究,从源头和底层来破解经济社会发展中所遇到的关键核心技术难题。

       许倞说,在政府层面,要完善布局、深化改革,加强对数学、物理、化学等基础学科的倾斜支持,促进新兴学科和交叉学科的发展,支持薄弱学科和冷门学科。完善符合基础研究特点的评价和管理方式,营造潜心研究的科研环境,鼓励科研人员甘坐“冷板凳”,勇闯创新“无人区”。


Copyright © 2012-2024 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分析仪器分会版权所有 京ICP备12023239号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