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留言收藏本网
我的位置:资讯动态/业界新闻
联系方式
通信地址:
北京市海淀区上地东路1号盈创动力大厦E座507A
邮政编码:100085
联 系 人:李老师-会员/标准/朱良漪奖、刘老师-产业研究、杨老师-ACAIC、秦老师-信息化
联系电话:
010-58851186
传 真:010-58851687
邮 箱:info@fxxh.org.cn
官方微信公众号
沪苏浙皖联合印发《长三角科技创新共同体联合攻关计划实施办法(试行)》
2023/04/11来源:上观新闻阅读:311 次

       为落实《长三角科技创新共同体建设发展规划》《长三角科技创新共同体联合攻关合作机制》,支持长三角打造全国原始创新高地和高精尖产业承载区,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江苏省科学技术厅、浙江省科学技术厅、安徽省科学技术厅联合印发《长三角科技创新共同体联合攻关计划实施办法(试行)》(以下简称《办法》),现解读如下:


       一、制定背景

       长三角是我国经济发展最活跃、开放程度最高、创新能力最强的区域之一。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印发的《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2020年12月,科技部印发《长三角科技创新共同体建设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强调以“科创+产业”为引领,充分发挥上海科技创新中心龙头带动作用,强化苏浙皖创新优势,努力建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长三角科技创新共同体。

       自《规划》发布以来,科技部、三省一市协同的长三角科技创新共同体建设办公室、工作专班制度框架基本形成,以更强有力的组织机制保障规划落地。2022年8月,科技部与三省一市政府联合印发《长三角科技创新共同体联合攻关合作机制》,聚焦建立部省(市)协同的组织协调机制、产业创新融合的组织实施机制、绩效创新导向的成果评价机制、多元主体参与的资金投入机制四个方面,推动重点产业链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可控,探索建立跨区域协同创新的合作机制。鉴于长三角联合攻关跨区域组织的复杂性,在科技部指导下,三省一市科技厅(委)于2022年开展了长三角科技创新共同体联合攻关计划试点工作,积极探索跨区域联合攻关的组织机制、管理模式,在此基础上提出该试行《办法》。


       二、编制思路

       一是立足国家战略。联合攻关任务面向国家重大创新需求,聚焦2-3年可取得突破,且需要跨区域协同解决的项目,旨在联合突破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实现在重大工程或重点企业应用。

       二是先行制度创新。探索部省市、跨区域科技政策协同的有效机制,在任务联合发布、资金共同投入、项目协同管理等方面突破区域壁垒;探索跨区域“揭榜挂帅”的有效路径,并把握可竞争原则;探索任务导向组建创新联合体的有效模式,发挥区域科技领军企业的创新引领作用,联动各类创新主体。

       三是强化市场导向。以企业需求为导向,遵循成果转化规律,尊重企业研发实际,推动企业成为技术创新决策、科研投入、组织科研和成果转化的主体。建立绩效创新导向的成果评价机制,突出成果创新水平、转化应用绩效和经济社会贡献。


       三、主要内容

       《办法》共四章22条,由总则、需求提出与解决、项目组织与管理、附则组成,主要章节内容如下。

       一是总则部分,第一至七条阐述了实施依据、实施目的、资金来源、支持方向、实施原则、职责分工和平台保障。办法由三省一市科技厅(委)联合制定。资金主要来源为中央关于引导、支持地方科技创新发展有关的资金。围绕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生物医药等重点领域,聚焦2-3年可突破,且需要跨区域协同解决的创新需求。三省一市科技厅(委)分别负责落实本省(市)内攻关任务的全过程组织管理工作。国家科技管理信息系统公共服务平台提供主要支撑。

       二是需求提出与解决部分,第八至十二条阐述了需求征集、需求评估、需求发布、需求对接、储备入库的市场化“揭榜比拼”路径。三省一市科技厅(委)面向重点产业领域骨干企业征集创新需求,并邀请有关行业专家对需求进行评估,遴选出符合国家战略的需求进行发布,再面向全社会征集解决方案。需求方找到解决方案的,可纳入联合攻关项目储备库。

       三是项目实施部分,第十三至二十条阐述了项目申报、受理审核、项目评审、项目立项、资金使用、项目实施、项目管理、监督评估等方面的要求。三省一市科技厅(委)按程序对外发布长三角联合攻关指南,纳入储备库的单位及符合指南方向的其他长三角区域单位均可申报,项目承担单位中应包括三省一市两地及以上的单位。相关管理机构从国家科技专家库中选取专家开展评审。三省一市科技厅(委)共同确定拟立项建议名单,按程序报批后予以立项。项目实施过程中,承担单位应加强不同任务间的沟通、互动、衔接与集成,确保高质量完成相关研发任务。在监督评估方面,办法提出增强科研人员的责任意识、绩效意识、自律意识和科研诚信。

       四是附则部分,第二十一条至二十二条阐述了范围扩展、实施日期和有效期。范围扩展主要突出两方面,多渠道征集长三角联合攻关项目指南需求,积极探索长三角地区与粤港澳、京津冀、中西部等区域的协同联动。


关于印发《长三角科技创新共同体联合攻关计划实施办法(试行)》的通知

各有关单位:

       为贯彻落实《长三角科技创新共同体建设发展规划》,提升长三角产业链创新链资源配置效率,打造全国原始创新高地和高精尖产业承载区,根据《长三角科技创新共同体联合攻关合作机制》,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江苏省科学技术厅、浙江省科学技术厅、安徽省科学技术厅联合制定《长三角科技创新共同体联合攻关计划实施办法(试行)》,现予以印发,请认真推进落实。

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

江苏省科学技术厅

浙江省科学技术厅

安徽省科学技术厅

2023年4月6日

长三角科技创新共同体联合攻关计划实施办法

(试行)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实施依据)为加快推进《长三角科技创新共同体建设发展规划》,根据《长三角科技创新共同体联合攻关合作机制》,在长三角科技创新共同体建设办公室领导下,按照长三角科技创新共同体建设工作专班部署,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江苏省科学技术厅、浙江省科学技术厅、安徽省科学技术厅(以下简称“三省一市科技厅(委)”)联合制订本办法。


       第二条(实施目的)以“科创+产业”为引领,面向国家和长三角区域重点产业发展需求,发挥企业创新主体作用,布局关键技术攻关,促进产学研合作、大中小企业融通,引导以创新联合体等开放路径,带动项目、人才、基地、资金一体化配置,推动重点产业链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可控。


       第三条(资金来源)长三角科技创新共同体联合攻关计划资金主要由中央关于引导、支持地方科技创新发展有关的资金进行 安排,三省一市应共同加大投入,扩大长三角联合攻关的资金规模,鼓励长三角地市县级共同投入。


       第四条(支持方向)围绕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生物医药等重点领域,聚焦2-3年可取得突破,且需要跨区域协同解决的创新需求,分批布局、协同攻关,生物医药类可以里程碑式分段推进。鼓励各地因地制宜,围绕重点产业培育、科技惠民示范等,自主布局联合攻关。


       第五条(实施原则)坚持市场主导与政府引导相结合,按照公平公正、诚实信用的原则,发挥财政资金带动作用,引导通过创新联合体、揭榜挂帅、赛马制等合作模式或组织方式,支持企业成为技术创新决策、科研投入、组织科研和成果转化的主体,促进区域创新要素自由流动、创新主体高效协同。


       第六条(职责分工)三省一市科技厅(委)负责落实本省(市)内联合攻关需求征集、评估、对接、项目实施等全过程组织工作;共同成立联合攻关专题推进组(以下简称“推进组”),负责联合攻关计划跨区域协调、综合管理。


       第七条(平台支撑)充分发挥国家科技管理信息系统公共服务平台(以下简称“国科管平台”)的作用,为长三角联合攻关立项项目管理提供支撑。长三角一体化科创云平台(以下简称“云平台”)提供长三角联合攻关项目需求发布、协同管理等功能支撑,加强与国科管平台、各省市相关平台的数据共享。


第二章  需求提出与对接


       第八条(需求征集)三省一市科技厅(委)面向若干重点产业领域,开展常态化的需求征集工作,共同征集符合条件的行业骨干企业的创新需求,引导企业凝练需要联合外部优势力量共同参与实施的揭榜任务。


       第九条(需求评估)三省一市科技厅(委)共同邀请有关行业专家,围绕攻关需求与国家战略相符性、有效性、清晰度,以及产业链中关键技术难题的紧迫性、必要性等方面进行评估,形成长三角科技创新共同体联合攻关重点揭榜任务清单建议,按程序报批后对外发布。


       第十条(需求发布)由三省一市科技厅(委)联合对外发布年度长三角联合攻关需求,面向国内外高校、科研院所等科研机构、科技企业等各类创新主体,征集解决方案。需求内容原则上不公开需求方,并根据该产业或技术领域实际简化发布信息。


       发布内容一般包括攻关名称、攻关任务、对外揭榜任务、项目预计投入、拟对外揭榜资金。其中,攻关任务应提出关键技术突破、关键产品研制、重大工程或重点企业应用等场景目标;对外揭榜任务是为实现上述目标需要外部创新主体参与解决的研究内容。


       第十一条(需求对接)推进组将解决方案定期反馈至需求方,协助需求方通过组织项目路演、一对一交流等方式,细化创新需求,加速精准匹配。需求方应遵守公平公正的原则,力争找到真正解决问题的单位(科研团队)。


       鼓励长三角区域国家综合性科技创新中心等战略科技力量积极响应企业需求,动态组织、集结科研优势力量,提出解决方案。鼓励通过长三角国际创新挑战赛等三省一市相关平台,扩大供需对接渠道。


       第十二条(储备入库)需求方找到解决方案的,可登录云平台,按要求补充相关信息,经审核后纳入长三角科技创新共同体联合攻关项目储备库。储备入库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情形:


       (一)对外揭榜需求全部找到意向解决方案的,可入库,显示“揭榜成功”状态;


       (二)对外揭榜需求部分找到意向解决方案的,可入库,显示“部分揭榜成功”状态,需求方继续寻找合适的解决方案;


       (三)对外揭榜需求全部未解决,暂不入库,需求持续有效。


在攻关名称和任务不变的情况下,需求方可结合研发实际,调整其中部分对外揭榜需求,不影响其他揭榜任务按程序执行。


第三章  项目组织与管理


       第十三条(项目申报)三省一市科技厅(委)基于需求揭榜情况,组织专家研究编制长三角联合攻关指南,按程序报批后对外发布。


       纳入储备库的单位,以及符合指南方向的其他长三角区域单位,均可登录国科管平台进行申报。项目承担单位包括牵头单位、子课题承担单位、参与单位,牵头单位(需求方)根据任务目标和研发实际,确定子课题承担单位、参与单位、项目负责人、核心团队等。项目承担单位中应包括三省一市两地及以上的单位,需求解决方作为子课题承担单位参与。


       鼓励牵头单位构建跨学科、跨领域、跨区域的创新联合体,组织高校院所、产业链上下游单位、科技型中小企业等各类创新主体共同实施攻关任务。


       第十四条(受理审核)由工作专班指定的相关管理机构受理申报书,对申报书内容的相符性、完整性进行形式审查,形式审查通过后进入评审环节。形式审查不通过的,可通知项目牵头单位在一定期限内补交相关材料,如未按期补交的,形式审查不予受理。


       第十五条(项目评审)工作专班委托的相关管理机构会同三省一市科技厅(委)组织专家进行项目评审。评审专家从国家科技专家库中选取。原则上,评审频次为1-2次/年。


       第十六条(项目立项)三省一市科技厅(委)共同确定拟立项建议名单,提交工作专班按程序报审后予以立项。按照属地化管理原则,由三省一市科技厅(委)分别组织与牵头单位签订项目(课题)合同和任务书。


       第十七条(资金使用)项目立项时,三省一市科技厅(委)统筹资金预算实际,按照不高于项目投入的30%,基于牵头单位所在地相关管理办法落实支持资金。探索项目经费“包干制”,激发科研团队创新创造活力。


       牵头单位使用资金时,应符合中央、地方科研项目经费相关管理规定。项目验收前,牵头单位支付子课题承担单位的费用不低于双方技术合同额的80%。


       第十八条(项目实施)项目实施周期一般不超过三年。项目承担单位应根据项目(课题)任务书确定的目标任务和分工安排,按照一体化组织实施的要求,履行各自的责任和义务,加强不同任务间的沟通、互动、衔接与集成,按进度高质量完成相关研发任务。牵头单位要发挥好项目统筹组织作用,按年度报送项目实施进展,项目到期前三个月按所在地相关管理要求做好验收准备工作。


       第十九条(项目管理)由牵头单位所在地科技厅(委)落实项目管理、验收等工作,加强服务。推进组建立清单式管理制度,配合做好协调保障和服务沟通等工作,及时跟踪评判项目执行情况、承担单位和人员的履约能力等。


       三省一市科技厅(委)在遵循各地项目管理要求基础上,共同建立绩效创新导向的成果评价机制。项目验收时,应突出成果创新水平、转化应用绩效和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贡献,鼓励引导社会资本支持联合攻关项目成果转化和产业化。


       第二十条(监督评估)按照国家有关管理办法和流程要求组织开展监督评估工作。项目牵头单位应当依据国家和所在地项目管理要求,建立健全内控制度和常态化的自查自纠机制,加强风险防控,强化管理人员、科研人员的责任意识、绩效意识、自律意识和科研诚信,组织其他项目承担单位积极配合监督评估工作。项目信用信息(含项目承担单位和负责人等)纳入国家和三省一市科研信用记录管理,作为今后参加有关项目(课题)申报和管理等的重要依据。


第四章  附  则


       第二十一条(范围扩展)本办法实施中,探索拓展长三角联合攻关项目指南征集渠道方式,加强长三角地区与粤港澳、京津冀、中西部等区域的协同联动,依照有关规定予以推进。


       第二十二条(实施日期和有效期)本办法自2023年4月6日起施行,有效期至2025年4月5日。由三省一市科技厅(委)负责解释。

Copyright © 2012-2024 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分析仪器分会版权所有 京ICP备12023239号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