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留言收藏本网
我的位置:资讯动态/业界新闻
联系方式
通信地址:
北京市海淀区上地东路1号盈创动力大厦E座507A
邮政编码:100085
联 系 人:李老师-会员/标准/朱良漪奖、刘老师-产业研究、杨老师-ACAIC、秦老师-信息化
联系电话:
010-58851186
传 真:010-58851687
邮 箱:info@fxxh.org.cn
官方微信公众号
ACAIC 2023“生物光学成像技术创新论坛”报告专家风采前瞻
2023/11/17来源: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分析仪器分会阅读:127 次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生物光学成像技术已经成为生物医学 领域研究中的重要手段。这项技术能够让生物学家们深入了解细 胞和组织的结构、功能及其变化,从而帮助他们探索机体生理和 病理的本质。近几年来我国生物光学成像相关产品研发的科研机 构与公司发展迅速。新技术、新产品、新部件、新应用以较快的 速率被不断地推出,市场需求也呈现了较快的发展面貌。为了更 好地宣传生物光学成像技术及其仪器创新进展及挑战,仪器技术 热点、前沿应用与方法创新,ACAIC 2023 同期将举行“生物光学成像技术创新论坛”,诚挚邀请关心生物光学成像技术创新进 展的业内外人士参会。

  组织机构

  上海市高端科学仪器技术创新中心;

  北京大学药学院天然药物及仿生药物国家重点实验室

  报告日程

  报告人简介

  纪伟,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超分辨成像仪器技术研究。主持中国科学院仪器研制项目,承担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课题,发展出纳米分辨率的光学显微成像技术、冷冻超分辨荧光成像技术、光电融合成像技术,近五年发表包括3篇Nature Methods在内的多篇仪器技术方法论文,获批专利十多项。研究成果入选中国生命科学十大进展、国家十三五科技创新成就展。曾获国家杰出青年基金、中国电子显微镜学会优秀青年学者奖、中国科学院青年科学家奖等。

  史国华,研究员、博士生导师;1981年生,浙江湖州人,本科毕业于浙江大学;现任中国科学院苏州生物医学工程技术研究所所长助理、党委委员,医用光学技术研究室主任。主要研究方向为新型在体光学成像,研制相应的光学成像及医疗诊断仪器设备。利用光纤位相探测、位相/振幅调制、自适应光学、结合多模式的照明方法,通过共聚焦、双光子等的探测方式,开展在体的高分辨成像技术研究。致力于跨尺度介观显微成像方法研究,显著提升显微成像通量,为脑科学研究中光学成像的高速、大视场、高分辨的核心需求提供有力工具。先后主持承担国家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专项、国家863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中科院稳定支持基础研究青年团队计划等科研项目。荣获中科院青年科学家奖、万人计划科技领军人才、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等学术荣誉。

  康怀志,博士,教授,主要从事生物纳米技术、拉曼光谱技术、分析仪器与检测技术等领域的研究与应用,推动包括分子诊断、核酸靶向药、分子光谱以及相关分析方法的技术创新与产业化。现任上海市高端科学仪器技术创新中心主任,谈家桢生命科学发展基金会产业化委员会副秘书长,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分析仪器分会副秘书长。已发表高水平文章三十余篇,获得授权专利三十余项;作为主要参与人完成制定拉曼技术福建省地方标准一项;作为负责人承担自然科学基金委面上项目、国家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专项项目任务、科技部创新方法项目任务、福建省产学研项目、军队横向课题项目以及上海市科委项目等。从2011开始被科技部邀请担任国家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专项立项及评审专家,参加了2012-2014年国家重大仪器专项以及2017年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的评审专家组。

  现任多家公司技术顾问或者首席科学家。担任上海市专家工作站首席科学家;2022年创建了上海隶创科技有限公司,主要从事医疗器械研发与产业化,重点在数字化、自动化以及智能化病理诊断领域进行技术和产品创新,推动国家“数字病理+互联网”行业的发展。

  潘安,中国科学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瞬态光学与光子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前沿交叉研究中心主任,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计算光学成像和生物光子学等基础研究,工作聚焦在高通量傅里叶叠层成像技术及其在医工交叉和光学遥感中的应用研究,在Reports on Progress in Physics, Photonics Research等发表论文20余篇。研制了基于半球形聚光镜的高通成像系统,实现了在14.6平方毫米视场下244 纳米空间分辨率的突破;提出了基于单色环形光照明的单次曝光定量相位成像方法,为微生物组学与大规模细胞交互研究提供了利器;提出了单通道快速全彩色数字病理成像方法,为术中病理争分夺秒;搭建世界上最高成像通量的大规模药物成像筛选系统,为创新药物的研发加速;提出了发散球面波照明的反射式傅里叶叠层成像技术,为光学遥感提供新思路、新手段。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陕西省重点研发计划、中科院稳定支持青年团队课题、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子课题,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科研仪器研制项目、XXXXXX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重大专项等。

  陈建刚,教育部“春晖计划”学者,现任华东师范大学通信与电子工程学院研究员,西藏-上海高原智能超声联合实验室执行主任,亚欧儿童新生儿重症超声研究会副秘书长,中国声学学会生物医学超声工程分会委员,上海中医药大学柔性引进教授,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超声诊疗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兼职教授,全国高校计算机能力挑战赛优秀指导老师,上海中医药大学校外研究生导师,西藏大学校外研究生导师,西交利物浦大学校外导师,四川省医学科技奖获得者。曾任荷兰皇家飞利浦亚洲研究院高级科学家,牛津大学高等研究院(苏州)高级研究员,医学超声人工智能实验室主任,Sensors客座副主编,Ultrasound in medicine and biology编委等。研究方向主要聚焦于医学超声人工智能,可穿戴医疗设备等。已发表国际学术论文50多篇,已获授权的国内外发明专利10多项,参编《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影像诊断与人工智能》一书。首创无线手持四维超声,曾获宁波“泛3315”和慈溪“上林英才”创业基金支持。

  游庆华,主任医师,从事临床病理30余年,现任上海市医师协会病理分会委员,上海市卫生信息工程技术专家委员会委员,上海市生物医药协会罕见病专家咨询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上海市科委高端科学仪器创新中心专家委员会委员,浦东新区医学会病理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复旦大学附属浦东医院病理科主任,上海市医师协会病理分会胸部病理学组副组长,复旦大学临床病理诊断中心高级专家,擅长甲状腺、乳腺、胸部肿瘤的临床病理诊断和病理基础研究,以第一负责人完成上海市和浦东新区科研课题多项,以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及主要完成人发表SCI及核心期刊30余篇,自2017年起和国内多家大学计算机系及上市公司合作进行病理人工智能软件开发和应用,以主要参与人获得上海市经信委病理人工智能重大科研项目1项,浦东新区1项,发表相关核心期刊及SCI论文多篇,近年来专注病理及泛病理仪器设备、试剂耗材及软件的国产化、全自动化、数字化及智能化的科研和转化工作,具有较丰富的实践经验。

  关于ACAIC 2023

  第八届中国分析仪器学术大会(ACAIC 2023)定于2023年11月28-30日在浙江杭州召开。主题为“分析仪器创新进展、挑战及对策”,将邀请科技管理人员、院士、知名学者和青年科技工作者参会并作学术报告。

  会议包括:大会特邀报告、分会邀请报告、专题报告与讨论、论文墙报展讲、仪器展商/公司交流会等。同期还将举行分析仪器、关键部件展览。会议规模预计超过500人。

  主办单位:

  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分析仪器分会

  承办单位:

  浙江大学生物医学工程与仪器科学学院

  中国计量大学计量测试工程学院

  专题论坛:

  1、体外诊断仪器创新论坛

  2、质谱仪器创新论坛

  3、色谱仪器创新论坛

  4、热分析与量热仪器创新论坛

  5、集成电路技术发展与分析仪器创新论坛

  6、科研仪器技术创新与标准化论坛

  7、电子显微镜创新论坛

  8、生命科学仪器创新论坛

  9、生物光学成像技术创新论坛

  10、科学仪器在临床中的转化应用论坛

  11、分析仪器关键部件创新进展论坛

  详细信息请见:

  第八届中国分析仪器学术大会(ACAIC 2023)通知(第三轮)

  报名参会

  点击或扫描二维码报名参会

  会议地址

 

 杭州太虚湖假日酒店

  参会赞助联系

  孙立桐(电话:15801142901,微信同号;邮箱:slt@fxxh.org.cn)


Copyright © 2012-2024 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分析仪器分会版权所有 京ICP备12023239号
Baidu
map